視覺記憶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識別人群中熟悉的人的面孔,無需檢查地圖即可到達所需的地址,或者立即確定所需的顏色/圖案 - 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印在內存中的視覺圖像來完成。
它們可以與照片進行比較,照片總是存儲在頭腦中,並幫助我們通過比較來導航周圍的空間。 視覺記憶被稱為“照相記憶”並不是無緣無故的。
視覺記憶
科學定義
根據官方定義,視覺記憶是視覺器官感知到的信息的記憶。 這種現象的另一個名稱是視覺記憶和照相記憶。
80% 的人是視覺學習者 - 他們最能記住視覺信息,而不是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信息。 在這一點上,人類與大多數動物有根本的不同,對動物來說,嗅覺器官是第一位的。 例如,貓和狗主要通過嗅覺進行導航 - 它們記住氣味及其組合,就像我們記住視覺圖像一樣。
大腦的枕葉負責視覺記憶。 當它受傷時,一個人可能會失去識別他人的能力,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精神失明。
在大腦正常運作期間,大多數視覺圖像都會自動分配唯一的名稱。 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個熟悉的演員的臉時,我們會記住他的名字、他主演的電影的片段以及其他相關信息。 如果語言和視覺圖像之間的聯繫被打破,我們就無法記住我們遇到的人的名字和地點,儘管我們確信他們是我們所熟悉的。
視覺記憶如何工作的典型例子可以用以下幾點來描述:
- 我們看到一個人的臉時,會下意識地將其與長期記憶中的各種視覺圖像進行比較。
- 如果找到匹配項,我們就會認出此人並記住與他相關的信息。
- 如果沒有匹配項,則該人被定性為陌生人。
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一瞬間的時間:如果一個熟悉的人自上次見面以來沒有改變,那麼識別幾乎會立即發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我們越來越難以識別和比較熟悉的面孔和物體。 視覺記憶衰退的原因也可能是頭部受傷、嚴重壓力和使用各種精神興奮劑。
研究歷史
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視覺記憶被描述為一種心理過程、一種心理功能和一種聯想系統。 關於這一主題的第一批科學著作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但性質相當混亂。
直到 19 世紀,Wolfgang Köhler 和 Kurt Gottschaldt 才提出了清晰的格式塔理論,將視覺記憶描述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包括記憶、存儲和再現接收到的視覺數據。
格式塔理論在 20 世紀初被卡爾·布勒和阿爾弗雷德·比奈的語義理論所取代。 她優先考慮了某些視覺圖像中嵌入的含義,這些含義根據語義負載,在人類記憶中被記住得更好或更差。
最後,在20世紀下半葉,一個新的觀點被提出——信息控制論。 它使得以類似於計算機技術中使用的算法的形式評估記憶和再現圖像的過程成為可能。
有趣的事實
- 想像力越豐富,視覺記憶就越好。 一個人更容易記住並在心理上重現他可以想像的內容。
- 人類的記憶在一生中都會形成,但活躍的發展會持續到 25 歲。 大多數情況下,記憶喪失的最初跡象會在 50 年後出現。
- 根據美國科學家的說法,潛在的存儲容量正在接近 PB,即 1000 TB 的數據(大約 217,872 張 DVD)。 同時,不好的記憶首先會被壓抑,而愉快的印象會保留很長一段時間——這就是保護心靈免受過度緊張的方式。
- 在持續訓練的幫助下,兩屆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 Samvel Gharibyan 學會了記住印刷文本。 1990年,他出色的視覺記憶力讓他能夠毫無錯誤地重複1000個外語隨機單詞。 2000年,這位非凡的人記住了2000個意義不相關的俄語單詞。
- 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可能會變得扭曲、褪色,並充斥著錯誤的細節。 此外,一個人可以被植入虛構的細節和虛構事件的記憶。
任何培養注意力的練習都有助於培養視覺記憶。 該測試是經過驗證的有效性的模擬器之一。